PCDIY!實驗室
-
ROG FLOW X16實測開箱,史上最強輕薄可翻轉電競筆電強勢登場!
現在要買筆記型電腦的話,若要選擇效能要強悍,重量不要太重,還要台灣品牌,Design In Taiwan,要能玩遊戲。無疑的,ROG電競筆電,是不錯的選擇。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是由ROG所最新推出,16吋機種,以AMD Ryzen 9系列6900HS八核心處理器為運算核心,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3060獨立顯卡,採用DDR5-4800 16GB記憶體,PCIe 4.0 x4 1TB固態硬碟與WI-Fi 6E規格802.11AX無線網路,及多種電競專屬軟硬體設計,包括Mini LED背光QHD解析度100%DCI-P3色域覆蓋165Hz/3ms電競螢幕,可以360度翻轉螢幕切換至平板模式,還有3D麥克風陣列與4個揚聲器,聲音輸出還通過Dolby Atmos認證,戰鬥力與電競風格十足的ROG FLOW X16系列,GV601R系列的16吋超輕薄電競筆電。 隨著電競風潮的興起,原本只有鎖定零組件、桌機的ROG品牌,也進入了電競筆電市場。在這幾年深度經營,不斷創新之下,ROG電競筆電獲得玩家不錯好評。原本最初只有Intel系列處理器電競筆電,在玩家殷切期待之下,ROG也開闢了AMD系列處理器電競筆電,整體電競筆電戰線更趨於完整。 若要做挑選的話,ROG電競筆電區分成ROG FLOW、ROG ZEPHYRUS與ROG STRIX三大類別,玩家可以依照不同的需求來做選購。 現役機種的話,ROG FLOW類別,有分成Z13(2022)、X13(2022)與X16(2022)三種系列,為13、16吋兩種顯示器尺寸版本。ROG ZEPHYRUS類別,有分成G14、、G15、Duo 15、M16(2022)、G14(2022)、G15(2022)、Duo 16(2022)八種系列,為14、15、16吋三種顯示器尺寸版本。ROG STRIX類別,有分成Scar 15、Scar 15(2022)、Scar 17(2022)、G15(2022)、G17(2022)、Scar 17 SE(2022)六種系列,為15.6、17.3吋兩種顯示器尺寸版本。 最近,ROG電競筆電,推出了ROG FLOW X16系列,這是一款特殊的採用觸控螢幕,且螢幕可以翻轉360度設計,除了可以用來當做一般的電競筆電之外,還可以翻轉成為平板,透過觸控來使用,轉變成為平板模式的電競筆電。 我們這次拿到的ROG FLOW X16,是GV601R型號,完整的型號版本為GV601RM-0042E6900HS。共支援四個模式,第一個模式為一般筆電模式,使用內顯驅動,第二個模式為遊戲模式,玩遊戲時就跳到遊戲模式,使用NVIDIA GeForce RTX 3060獨立顯卡驅動,第三個模式為平板模式,當翻轉螢幕之後,就可以轉為觸控操作的平板模式,第四個模式為多工模式,可以安裝外接顯示卡,將螢幕輸出大螢幕上面,享受多工操作的快感。 在一般的筆電模式,使用輕負載的軟體,像是Office的Word、Excel、PowerPoint,沒有用到大量的圖形運算,就能把CPU切換到省電模式,並把GPU切換到使用處理器的內顯來提昇續航力。當然,筆電模式,也可以透過Armoury Crate來做效能模式的切換,可以享受到更順暢的操作快感。 當偵測到運行遊戲、跑測試軟體的話,則會切換到獨立顯卡來跑遊戲,進入遊戲模式。這時候遊戲的順暢度會明顯快很多,各方面都會比內顯還要更順暢,不過,相當對的也比較耗電,電池的續航力會下降。 只要把螢幕翻轉過來,就會進入平板模式。平板模式的話,則可以透過觸控方式來操作,並內建中文輸入法,不會有無法操作的問題,使用上相當方便。 添購ROG XG Mobile外接顯示卡!目前華碩可以提供的外接顯示卡有很多選擇,以ROG XG Mobile GC31S-041外接顯示卡的話,就能直接使用最強的RTX 3080 16GB顯示卡來擴充電競筆電的顯示能力!就能使用多工模式,得到更好的遊戲性能! X16為本身是16吋螢幕,解析度為2K,解析度為2560x1600,使用的處理器為現在最強的AMD Ryzen 9 6900HS八核心處理器,擁有AMD Radeon RX 6850M內顯,具備12核心GPU,內顯頻率為2400MHz,記憶體為DDR5規格,提供PCIe 4.0匯流排,支援外接顯示卡與固態硬碟,標準配備的記憶體為2條DDR5-4800 8GB共16GB容量,並配備PCIe 4.0 x4 1TB固態硬碟。記憶體與硬碟,則可以透過拆卸主機背板來做更換,但並不建議自行更換,若要升級或換裝的話,建議到華碩皇家俱樂部尋求支援。使用NVIDIA GeForce RTX 3060獨立顯卡,內建6GB顯示記憶體。網路卡則是內建WI-Fi 6E規格802.11AX無線網路,外接擴充介面的話,則有2組USB 3.2 Gen 1 Type-A連接埠,還有1組USB 3.2 Gen 2 Type-C連接埠,以及1組SDXC記憶卡擴充槽。 作業系統搭載的是Windows 11 Home,預設版本為21H2,版本為22000.918。系統內建Armoury Crate軟體,是一款可以完全掌握這台筆電硬體、軟體與最佳化的軟體,除了支援Windows內建、靜音、效能、極速、手動的效能調整之外,還可以設定使用內顯、獨立顯卡,控制筆電的RGB燈光顯示,顯示卡的節能強效控制,包括遊戲的最佳化與情境設定功能。 這台筆電的尺寸為35.5 x 24.3 x 1.94 cm (13.98" x 9.57" x 0.76"),厚度為1.94CM,重量為2.1KG。以16吋螢幕,內建獨立顯示卡機種來說,這樣的重量算輕的,厚度也算是非常輕薄。配件的話,除了附贈ROG後背包,還有贈送一隻ROG Impact電競滑鼠。 現在要購買ROG FLOW X16輕薄可翻轉電競筆電的話,台灣販售主推的有兩種種款式,分別是搭載AMD Ryzen 7 6800HS處理器的GV601RM-0032E6800HS,PChome 24h報價57,900元,與搭載AMD Ryzen 9 6900HS處理器的GV601RM-0042E6900HS,PChome 24h報價62,900元,差異在於處理器的不同(調查日期:2022年10月01日)。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華碩推出的ROG FLOW X16系列,GV601R系列的16吋可翻轉電競筆電,看到了ROG電競筆電的無懼用心,不僅是用上的高階的硬體配備,用料也相當高檔,連筆電的表面質感都相當好,包裝與整備都相當細心,就連筆電內的軟體,都設計得相當完美,打造出了相當棒的電競筆電。像是一般大家比較常使用的筆電模式之下,操作Word、Excel、Power Point,就能得到省電達到更長的電池續航力,到了遊戲模式,就能直接切換到獨立顯示卡,讓遊戲運行的更加順暢。若覺得還不夠力的話,還可以額外添購ROG XG MOBILE顯示卡進入多工模式,以目前來說,可以立即提昇擁有超強的NVIDIA GeForce RTX 3080的戰鬥力,還可翻轉螢幕進入平板模式,透過直接把螢幕翻轉,以觸控方式來操控電競筆電,用來看Youtube影片就相當方便。實測效能,也非常強悍,整體表現,令人相當滿意。 可以說,這是一款兼具輕薄強效的電競筆電,適合家用也能作為工作使用,各種使用需求都能滿足, 。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電競筆電桌上型電腦】: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科技新聞】: →更多的【PCDIY! 測試中心】: →更多的【PCDIY! 網咖專欄】:
-
「微星 MSI SPATIUM M480 PCIe 4.0 NVMe M.2 PLAY SSD 2TB」賽熱片版實測開箱,「7,000MB/s俱樂部」PCIe 4.0固態硬碟!
微星(MSI)在SSD產品線方面先前就已經推出了SPATIUM和CLASSIC這兩大系列家族,其中SPATIUM家族的M480系列則是自家目前最高階產品,不僅擁有可達7,000MB/s的高速讀取性能,並提供標準裸片包裝與配有巨型厚實散熱鰭片的款式供玩家選用。 然而即便兩種款式能夠吸引不同需求的PC玩家,但若想用來擴充PS5遊戲機的話,裸片版似乎缺乏足夠的散熱性能,而厚達20.4mm的HS散熱鰭片版本則因尺寸問題無法與PS5相容,因此為了應對日益增多的PS5玩家需要,官方在近期也加碼推出了專為PS5主機設計的SPATIUM M480 PLAY M.2 SSD,一口氣實現玩家對容量擴充、信仰與效能的願望。 具備與PS5適配的特色,這款SPATIUM M480 PLAY在散熱鰭片外觀的設計上做出了相當大幅度的改動,原本帶著古典氣息的暗金色配色換成了"灰色+黑色"的雙飾面,表面的加工處理相當細膩,手感摸起來相當滑順,再加上象徵微星電競的龍魂盾牌飾板,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讓SPATIUM M480 PLAY即便換了造型,也依然能夠受到猶如藝術品般的精緻出色。 此外,為了符合PS5擴充槽11.25mm的SSD高度限制,SPATIUM M480 PLAY將散熱片從原本的20.4mm「打薄」到10.7mm,並在出廠時就已經預先替玩家將完成了散熱片和SSD的組裝,需要注意由於產品有使用大量散熱膠墊來使SSD能夠更緊密貼合散熱鰭片以幫助提升熱量傳導效率,因此包裝中有特別提醒一般玩家不能隨意對其進行拆解,以防5年的有限保固服務失效或造成硬體上的損壞。 為了讓大家清楚的看到底下的用料與SSD的真面目,所以小編這裡也拆解開來讓大家一看究竟,玩家們就不要自行拆卸啦,以免造成產品損壞且破壞保固! 本次入手的是其中的2TB版本,從拆解後的實體樣貌可以看到在晶片安排上採雙面顆粒設計,每一面都配有4顆美光出品的3D TLC顆粒以及一枚SK海力士的DDR4快取晶片,並使用PHISON的PS5018-E18控制器,支援支援第四代LDPC除錯引擎、自動故障檢測、AES 256位元加密等功能,讓產品在使用上能夠更穩定,資安也更有保障。 而除了本次開箱的2TB款式外,SPATIUM M480 PLAY也還有提供500GB、1TB以及超級大容量的4TB版本可以選擇呢!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容量之間的效能不盡相同,其中2TB和4TB因為擁有較大的快取,在傳輸表現上最佳,讀取可以來到7,000 MB/s,寫入則能達到6,800 MB/s,因此小編建議如果預算許可的話,可以優先選擇2TB以上的版本,畢竟容量和傳輸速度永遠不嫌小嘛! 看完外觀和基本規格,接著就是來驗證一下這款SPATIUM M480 PLAY的實際效能表現了,首先,既然這款版本是針對PS5而推出的對應版,那當然優先把它裝進PS5中來看看實際表現如何囉。 安裝SSD的時候,玩家需要將PS5主機平放,讓印有「PS LOGO」朝向桌面,接著抓住PS5蓋板上緣的一角,以向上、向後的方式用力扳開,接著就能看到一個由長方形鐵片的覆蓋的區域,用小型十字起子扭開螺絲後便是SSD的擴充槽位囉! 首次安裝SSD之後,PS5便會自動要求對SSD進行格式化並進行讀取效能測速,這個部分是不被允許跳過的,且系統跑分的方式與PC平台有所不同,目前還未有產品能夠在PS5上跑出7,000 MB/s以上的數字,而SPATIUM M480 PLAY最終在PS5上所得到讀取速度約為5,500 MB/s。 遊戲方面,小編使用《惡魔靈魂》、《蜘蛛人:邁爾斯·莫拉雷斯》與《跑車浪漫旅7》這三款進行實測,其中《惡魔靈魂》、《蜘蛛人:邁爾斯·莫拉雷斯》的容量約在40~50GB左右,從內建SSD搬移到SPATIUM M480 PLAY所花費的時間分別在33秒和43秒,容量接近100GB的《跑車浪漫旅7》所花費的時間為79秒,換算下來SPATIUM M480 PLAY在整體資料寫入過程相當穩定,沒有出現因為快取不足而發生大幅度降速的情況。 實際遊玩上,SPATIUM M480 PLAY的讀取效能表現基本和內建的SSD沒有太大差異,三款遊戲不論是在啟動時間均能在10秒內完成,關卡載入時間更是可以控制在5秒內,等於是快到連放下搖桿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了呢! 而除了對應PS5完全OK之外,直接使用在PC平台上面當然也沒問題,這裡也來瞧瞧這款SPATIUM M480 PLAY在PC平台上的表現。 先透過慣用且大家熟悉的CrystalDiskInfo以及CrystalDiskMark軟體來進行資訊偵測及跑分,從下方的實測截圖可以看到SPATIUM M480 PLAY的讀取速率為6,950MB/s、寫入則來到6,850MB/s,大致符合官方所宣傳的效能表現。 在ATTO DiskBenchmark進行不同檔案的大小的傳輸效率測試,SPATIUM M480 PLAY讀寫剛好都在128KB的時候達到最大值,整體的表現穩定沒有出現速度驟降的情況,另外比較特別的是在此部分測試中,SSD的寫入效能會略大於讀取效能,考量到多數硬碟通常在寫入上比較弱勢,SPATIUM M480 PLAY這樣的表現令人相當滿意。 SPATIUM M480 PLAY新型的薄型化散熱鰭片有著如藝術品的雋永外觀,可以說是完美延續著自家SPATIUM M480系列精緻的作工,配合能夠達到7,000 /6,800 MB/s的強勁讀寫性能以及最高4TB的超大容量選項,不僅滿足了PS5在儲存空間上的擴充需求,對於喜愛PC玩家來說,SPATIUM M480 PLAY也堪稱是低調和奢華的聯袂組合,喜愛簡約風格的龍魂粉絲們還不趕快下單收藏一支! 廠商名稱: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 001 8880 商品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必恩威 PNY XLR8 CS3140 SSD 2TB」實測開箱,「7,500MB/s俱樂部」PCIe 4.0固態硬碟!
憑藉著超高的CP值襲捲各大網路論壇與賣場的美系儲存廠PNY,旗下的SSD產品在價格上真的是極為誘人,而且這樣的策略還不僅只侷限在中、低階產品,就連自家最高階,最高讀取速度能逼近7,500 MB/s的XLR8 CS3140也同樣打出1TB不用4,000元超低價要來搶攻玩家們荷包。 XLR8 CS3140主攻大容量需求的玩家,提供1TB、2TB和4TB三種規格可供選擇,產品均為裸片設計,並沒有提供加裝散熱器的版本,畢竟現今的主機板幾乎都有大量散熱片覆蓋,SSD散熱器在實用性方面就顯得不是那麼高,而且相信對於多數玩家而言,與其額外給予「小贈品」,直接回饋到價格上反而更乾脆(壞笑)。 做為SSD速度的核心,XLR8 CS3140使用PHISON PS5018-E18的控制器,搭配SK海力士的快取,在效能上不論哪一種容量版本,均可於CrystalDiskMark 8中的0fill模式下都能有著最高7,500 MB/s超高讀取效能,換成隨機模式也有著約7,400 MB/s的表現。不過如果追求更為極致的全方位體驗,2TB、4TB版本可以進一步的將寫入效能從5,650 MB/s大幅提升到6,850 MB/s。 負責保存資料的儲存顆粒則是選用Micron出品的3D TLC顆粒,整體的用料相當的札實,不因價格戰而犧牲了品質,同時官方也做出5年的有限保固服務,加上原廠現在也在光華商場開設服務據點,讓產品有著更為全方位的完整保障。 實際效能測試中,預設隨機模式下,CrystalDiskMark 8的讀取已經可以接近7,400 MB/s的頂級水準,而如果切換到0fill模式後,在SEQ128K Q32T1的項目裡,還可以在進一步提升,接近官方所宣稱的7,500 MB/s,至於讀取則比較不受測試模式的限制,2TB版本均能跑出6,800 MB/s左右的成績。 廠商名稱:PNY 必恩威亞太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3-560-1111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GIGABYTE Server E152-ZE0實測開箱,史上最強AMD EPYC 7002/7003系列1U伺服器完全解密!
現在要買伺服器的話,若要選擇處理器效能強悍,記憶體擴充能力與通道數夠多,硬碟要支援最快的PCIe 4.0 x4 NVMe SSD,與具備PCIe 4.0 x16擴充能力的話。無疑的,AMD EPYC 7002/7003系列的解決方案,是最好的選擇。若要考慮品牌知名度高,市場口碑好,可以購買單機空機,硬體配備能自己挑選,穩定度高,台灣設計,與原廠技術強大,選擇性多,以及代理商服務到位的話,那麼挑選技嘉伺服器是玩家、MIS與企業用戶不錯的選擇。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是由技嘉伺服器(GIGABYTE Server)所精心打造,以AMD EPYC 7002/7003系列處理器為基礎,標準1U高度,1-Way處理器,擴充力與戰鬥力充足的技嘉E152-ZE0伺服器。 隨著雲服務的興起,全球資料中心建設動能強勁,以及個人應用、企業應用與產業應用的需求不斷增加,整個伺服器產業可以說是蓬勃發展! 在主機板、筆電與電腦周邊經營有成的技嘉科技,也在網際網路產業看到了機會與挑戰,於2000年成立了網通事業群,開始投入伺服器、工作站相關商用主機板與網通領域。 在伺服器產業裡面,有別於大部分系統廠以Intel方案為主,技嘉科技很久之前就嘗試與各家晶片組廠商合作,提供各式各樣的產品選擇,如今是市場上少數能從設計到製造,能提供完整x86系列Intel(英特爾)、AMD(超微)伺服器,以及ARM(安謀)架構的NVIDIA(輝達)與Ampere Computing(安培運算)產品的品牌。 正因為技嘉科技與各家晶片廠商合作的策略,當AMD自2015年在市場趁勢而起後,技嘉伺服器的AMD解決方案也獲得相當不錯的好評。也正因為與AMD多年的合作基礎,這三年來在COVID-19疫情下所導致的市場普遍缺貨情形下,技嘉伺服器仍能獲得AMD供貨上的奧援。目前技嘉伺服器在產品線出貨量上,有超過一半來自AMD系列產品。 技嘉伺服器有多厲害?根據近日技嘉科技公開資訊,2021年技嘉科技網通事業群營業額約200億,營收多來自伺服器產品本身,平均毛利率維持在20%上下;不僅營收驚人,也維持相當不錯的毛利率,讓人不難看出技嘉伺服器不但擁有相當多的客群,銷售也相當不錯。技嘉伺服器能保有這樣的佳績,主要是自成立以來,每年都投入相當大比重資金於研發投資上,產品線除了伺服器以外,還逐步擴展包含了伺服器級主機板,工作站、開放式運算架構,以及這幾年很夯的浸沒式冷卻高效能運算方案,技嘉科技在2017年COMPUTEX與3M、LiquidStack所合作的兩相式浸沒式液體冷卻解決方案仍讓人記憶猶新,也引領了這一類革命性產業開發的風潮,在後續幾年不斷被仿效,在商業成果上同時也獲得了不錯的肯定。 這幾年隨著全球資料中心建設動能強勁,雲服務的興起,台灣電子供應鏈整個蓬勃發展,伺服器產業更是大爆發,也吸引眾多業者紛紛投入伺服器產品的市場競爭領域,為了讓組織運作更有彈性,具有競爭力。2022年03月11日,技嘉科技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發佈訊息說明會,由技嘉科技總經理李宜泰宣布,拍板定案將技嘉伺服器部門獨立為以研發、輕資產為主的技鋼科技,製造部份仍委託技嘉科技進行,試圖打造出一支以研發,銷售與服務為重的輕裝戰旅來面對未來的市場角逐。 在AMD推出了EPYC系列處理器之後,技嘉伺服器(GIGABYTE Server)也因應陸續推出了一系列1U、2U、4U高度伺服器。近期相當受到歡迎的,則是體積較小,功能齊全,僅有1U高度,1-Way處理器,針對企業應用領域與邊緣運算而生的E152-ZE0伺服器。 E152-ZE0伺服器相當適合台灣市場。這款是屬於白牌伺服器,主攻玩家、MIS與企業用戶,銷售是由代理商來做系統搭配為主。由技嘉伺服器代理商或系統整合業者,按照用戶的需求整機出貨,打造出用戶所需要的Server。 這款伺服器的規格強大,可以在1U高度伺服器內,不但提供64核心128執行緒處理器解決方案,可以支援現今最強大的AMD EPYC 7763處理器,運算能力可以達到相當強悍的水準。 採用的是1-Way架構,單處理器的安裝,支援Socket SP3腳位處理器。支援目前的AMD EPYC 7002/7003系列處理器,可以對應舊款AMD EPYC 7002系列,新款AMD EPYC 7003系列。最高階的處理器,則是支援64核心128執行緒的AMD EPYC 7763(L3快取256MB,280W)處理器。 在記憶體部分,搭配的AMD EPYC 7002/7003系列處理器,可以支援8記憶體通道(必須安裝滿8條記憶體)。記憶體規格的部份,最高可以支援到DDR4-3200,使用Registered DIMM則可以支援到更高記憶體容量,最高可以支援到2TB記憶體容量。搭配RDIMM/LRDIMM,可以支援單條128GB記憶體模組,搭配3DS RDIMM/LRDIMM,可以支援單條256GB記憶體模組。此外,把記憶體插滿,速度也不會降,最高一樣可以達到跑DDR4-3200。 在有線網路部分,由於是1U與1-Way架構,考量到不增加成本,以及價位上讓用戶更能接受,內建提供3組1GbE有線網路。提供1組1GbE管理Lan,另外提供2組使用Intel I350-AM2晶片的1GbE有線網路。若需要更高速有線網路的話,則可以透過內建的PCIe 4.0 x16擴充槽,安裝擴充10/100/200GbE有線網路。 在擴充能力部分,這款伺服器內建2組半高PCIe 4.0 x16擴充槽,2組全高PCIe 4.0擴充槽,另外還有一組OCP 3.0介面的PCIe 4.0 x16擴充槽。一般擴充比較常見的,包括高速網路卡,10/100/200GbE有線網路都能升級,也能搭配AMD/NVIDIA/XILINX/Qualcomm加速卡。而且,可以支援一張雙插槽或兩張單插槽加速卡,擴充能力強大。 在硬碟部分,具備2組2.5吋SATA 6Gb/s或PCIe 4.0 x4 NVMe U.2熱插拔Bay,可以依照需求來做搭配。此外,內建2組PCIe 4.0 x4 NVMe M.2 SDD擴充槽,使用標準配備搭配CMTP182 Riser Card就能安裝,也能用來做為儲存擴充使用。 在電源供應器部分,則有多種規格可以挑選,標準是提供800W 80PLUS白金牌認證單電源供應器模組(可以支援280W處理器),若安裝2張加速卡的話,單張使用搭配超過125W功耗,則可以搭配1300W單電源供應器模組,也可以挑選650W雙電源供應器模組(僅能支援225W處理器)。 在外觀設計上面,這款伺服器採用1U高度,體積非常嬌小,重量也比一般2U、3U、4U或5U伺服器輕上許多。 在高度方面,這款伺服器採用標準尺寸1U高度,尺寸為628 x 549 x 200 mm,可以很輕鬆安裝到標準機架之上。正因為是1U伺服器,不僅安裝比較輕鬆,佈署上面也更為容易。 在拆裝方面,這款伺服器只要把伺服器鎖打開,拆開伺服器上蓋板就能輕鬆拆裝。由於內部整個設計採模組化設計,無論是擴充插槽的孔位,散熱模組的更換,安裝SATA 6Gb/s SSD/HDD或PCIe 4.0 x4 NVMe M.2 SSD,或者是更換電源供應器,都能輕鬆安裝或改裝完成。 也正因為1U伺服器安裝在機架上面通時,大多的操作會在正面的面板上面,前置的2組1GbE網路擴充埠、1組1GbE管理網路擴充埠,包括2組USB 3.0擴充埠都沒有少。唯獨顯示的部份,因為安裝空間的關係,直接提供採用了mDP擴充埠,必須搭配DisplayPort顯示器使用。 在內部設計上面,這款伺服器不僅規劃完善,使用了模組化配置設計,搭配直流風洞散熱設計,讓用戶拆裝容易,也不用擔心散熱的問題。 打開伺服器的上蓋板,就能發現技嘉伺服器的用心。以往除了五大系統廠之外,白牌伺服器業者的伺服器,比較少花心思在模組化設計配置與空間佈局。技嘉這款伺服器,不但考量到模組化配置設計,CPU的位置,搭配散熱器的安排,旁邊記憶體模組的位置,到擴充槽的位置,每一個配置都是不干涉,不但整體整潔,也易於用戶拆裝與維修。 在散熱設計方面,這款伺服器購買單機的時候,是附贈一顆可以支援280W解熱的CPU散熱器。整體散熱的話,是透過2組40x40x28mm的25,000rpm轉風扇,以及5組40x40x56mm的25,000rpm轉風扇,來進行主動散熱設計,而且是直流風洞的風流,並搭配模組化可拆裝設計,即便風扇發生故障,更換新品也相當容易。 E152-ZE0原廠歸類為邊緣運算伺服器,這主要是因為在1U的空間之中,受制於擴充能力有限。不過,由於這款伺服器本身是1U高度,相對輕薄短小,加上強大的AMD EPYC 7002/7003系列處理器,擁有超強的擴充能力,對於一般中小企業,以及各方面的應用來說,效能上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的需求,因此包括5G電信、自駕交通、數位創作&電競娛樂、資料中心、教育、智慧醫療、智慧製造與零售服務應用,包括邊緣運算的需求,都能充分的滿足,適合各行各業的運算領域。 E152-ZE0 Server在作業系統與應用軟體方面,不但完整支援各式作業系統,包括Windows Server、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Ubuntu與VMware ESXi、Citrix Hypervisor都能完整支援,並且通過了SuSE YES Certified、redhat CERTIFIED HARDWARE、ubuntu Certified Hardware、VMWare PARTNER、citrix Ready各方系統認證與支援,能確保適用於各種領域與應用。 這次我們拿到的E152-ZE0伺服器,是搭載1顆AMD EPYC 7713處理器,以及8條DDR4-3200 64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運行8記憶體通道,總記憶體容量為512GB,並安裝了2顆PCIe 4.0 x4電路NVMe U.2規格2.5吋Intel SSD D7-P5510 4TB固態硬碟,運行PCIe 4.0 x4模式。 接上電源就能直接開機,這邊要注意的是,這款伺服器用的是mDP顯示輸出,因此需要搭配mDP顯示訊號線與DisplayPort顯示器。開機就能看到GIGABYTE的POST畫面,接著伺服器會偵測BMC IP,接著就能鍵入DEL鍵進入BIOS。首先看Main選單,確定處理器規格與記憶體容量、速度是否正確。 這邊以Windows平台作業系統來進行效能測試!若是安裝64核心128執行緒AMD EPYC 7713/7713P/7763處理器的話,Windows作業系統的話,可以搭配Windows 10/11或Windows Server 2016/2019/2022都可以正常運行。我們這台E152-ZE0伺服器,搭載的是64核心128執行緒AMD EPYC 7713,安裝完作業系統之後,可以在關於的系統資訊正確看到處理器、已安裝記憶體(RAM)。 這邊以CPU來進行檢測與效能測試。 這邊以Cinebench R23來進行效能測試。 這邊以Corona 1.3 Benchmark來進行效能測試。 這邊以Geekbench 5來進行效能測試。 這邊以V-Ray Benchmark來進行效能測試。 最後,讓我們來總結實測開箱了技嘉推出的E152-ZE0 伺服器的開箱測試使用心得。 初次使用E152-ZE0 Server伺服器,就立刻被它搭載強大的64核心128執行緒的AMD EPYC 7713處理器與8條DDR4-3200 REG ECC 64GB記憶體模組共512GB記憶體容量的戰鬥力給嚇到了! 不僅是安裝作業系統相當快速,就連測試軟體跑出來的分數都相當驚人,整體效能表現令人相當滿意,很難想像這只是一台迷你型的1U伺服器,卻有這麼強大的性能與擴充能力。 目前,最新具備AMD 3D V-CACHE版本處理器已經推出,若想要更強大的效能,也可以搭配AMD EPYC 7373X/7473X/7573X/7773X處理器,內建768MB L3 CACHE,可以有更好的快取命中率,相對的運算速度也可以更快。 這次,開箱測試這款伺服器,並沒有遇到任何的困難。無論是開機BIOS設定,或者是作業系統安裝,以及測試軟體的跑分,沒有遇到安裝與設定的問題,整體的安裝與設定相當容易,而且沒有任何意外的狀況出現,可見AMD EPYC 7002/7003系列處理器平台已經廣泛獲得各大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的支援,加上技嘉伺服器精心的調校,讓用戶在各種情境應用之下,都可以滿足所有的需求。 以往,在1U伺服器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空間有限,廠商的研發人員無不絞盡腦汁開發,為了打造出高密度伺服器,提供更高的效能與功能,導致必須塞進去更多的硬體元件,在這樣的背景與要求之下,造成了伺服器內空間佈局凌亂,就連散熱也出現了大問題,導致容易出現不穩、過熱當機的狀況。這款伺服器,則是藉由AMD EPYC 7002/7003系列處理器的強大規格,處理器內建晶片組、記憶體控制器,且具備最高64核心128執行緒的運算戰鬥力,讓整體伺服器的設計可以更精簡,因此有辦法在1U的狹小空間之內,打造模組化的伺服器空間佈局,進而塞進去更多的硬體元件,而且可以引進最好散熱方式的直流風洞設計,確保在散熱穩定之下,可以讓伺服器穩定的在最高速運行。在技嘉伺服器研發人員的模組化設計與空間佈局之下,這款伺服器不但檢測維修容易,就連改裝擴充也相當輕鬆。 這次,開箱測試了這款E152-ZE0伺服器,經過了無數次的安裝不同作業系統,使用各種應用環境模擬真正操作可能會遇到的狀況,並搭配各種不同測試軟體進行實測,皆可以正常的安裝與使用,整體的相容性相當好。實際的使用過程之中,不但沒有發生不穩、過熱當機的狀況,而且能不間斷的工作,穩定度相當高。 這款伺服器,目前是由威健、建達、聯強與青雲四家業者代理。銷售方式,是沒有單獨販售空機,而是會根據用戶的需求,搭配處理器、記憶體模組與硬碟機,以整機方式來做銷售。玩家、MIS與企業用戶有需要這款伺服器的話,可以洽詢代理商詢問。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技嘉推出的E152-ZE0伺服器,看到了技嘉伺服器的優質用料、設計,打造出了臻於完美的伺服器。正因為它的體積嬌小,且具備64核心128執行緒處理器戰鬥力,又擁有超大容量記憶體的支援,讓這款伺服器相對適合現在無所不在的邊緣運算應用,以及5G應用。實測效能,也非常強大,整體表現,令人非常滿意。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紮實小巧精幹,功能效能強大的伺服器。而且,還通過了NVIDIA Certified System認證,是史上最強史上最強AMD EPYC 7002/7003系列1U伺服器。 廠商名稱:GIGABYTE Server 技嘉伺服器 - GIGA COMPUTING 技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erver Workstation 伺服器 工作站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WS 工作站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CPU / 中央處理器】: →更多的【PCDIY! 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DRAM / 記憶體 / 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Enterprise 企業級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
D-Link DMS-106XT Multi-Gigabit電競交換器實測開箱,台灣品牌5埠2.5GbE+1埠10GbE超值多網速Switch!
直到今日,全球的肺炎疫情還在延燒,許多國家的民眾也都還持續執行遠距上班上課的政策,也同時刺激了相關網路商品的銷售和需求,但這也造成許多家庭和中小企業出現新增過多設備出現導致路由器後方配置的網路孔不夠用的問題;又或是部分設備因為地形太遠、距離阻隔等因素,線路和無線網路沒有辦法覆蓋,此時就需要一台網路交換器來提供擴充和中繼功能。 網路設備大廠D-Link看中家庭和小型辦公場合在網路擴充延伸的需要,推出了DMS-106XT網路交換器,以獲得iF紅點設計大獎的獨特外型,要來打破大家對於此類商品通常單調外觀的死板形象。 DMS-106XT則外型設計上極為與眾不同,機器本身是走被動式散熱,全鋁合金的打造鐵灰色外殼讓其能夠兼具散熱與質感,加上俐落多邊形線條配合前低後高的楔形機身讓視覺上帶了幾分速度感。 整體鋁合金的設計也營造了有別於以往會其它同類型產品的重量感,不採塑膠外殼的設計材質,讓這款DMS-106XT顯得更加的穩重不凡。 同時機身的前端位置還設計雙層狀態指示燈,上層的6個指示燈對應每一個網路連接埠,而下層的指示燈就相當特別了,它居然是一整排的RGB燈條!在玩家選擇開啟Turbo模式後便會亮起,該模式能夠讓交換器進行QoS流量管理,主動分析各種不同資料封包的優先程度,大幅度降低數據分流處裡的延遲,讓在多人上網的時候,確保遊戲、串流影音的數據等即時性的資料被優先送達,避免遊戲出現爆Ping(延遲過長)、Lag、影片聲音畫面不同步的情況發生。 翻轉到機身後方,DMS-106XT在網路連接的配置上就提供了5個2.5G+1個10G的網路孔,前者的理論最大頻寬約是300 MB/s,後者更是達到了1.2GB /s,支援最高4,000組MAC位置數量,整體足以滿足多數家庭和中小型辦公室的需求。 在連接上,DMS-106XT可以說是最大幅度的簡化,玩家只需要用網路線將機器與路由器、主機設備相連之後,不需要任何程式、設定就能直接開始上網,是不是超級簡單的啊! 不過為了確保最大的傳輸效率,如果是與數據機、路由器連接的話,建議將網路線插在支援10G的位置,因為2.5G的最大頻寬只能到300MB/s,超過的部分就會遭到限制而被「吃掉」,最終造成其他與交換器相連的設備無法享受到更多的網路資源。 最後在這邊也簡單測試一下交換器的表現,小編的公司所使用的網路為500M,相當於0.5G,理論上不論是使用10G還2.5G的網路孔進行相連都是綽綽有餘的,而實測的結果也沒確實沒讓人失望,DMS-106XT相連的電腦確實跑出了500M以上的下載速度,也證明了DMS-106XT確實能夠勝任小型辦公室和一般家庭的使用需求。 D-Link的DMS-106XT網路交換器在功能與定位上都對一般家庭和中小型辦公室進行了考究,酷炫的外型讓產品有著相當高的吸睛度,即使放在家中的顯眼處也不會覺得突兀尷尬,隨插即用的方便設計能夠免去繁雜的首次設定,讓營業單位即使沒有專們的資訊工程師也能快速部屬,大大降低入手時的各種疑慮和組裝時各種試錯困擾,對於使用環境單純,只是需要網路延伸和擴充的玩家來說,DMS-106XT將是個結合外型和易用性的新選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AORUS 17 YE5 (Intel 12th Gen) 炫影黑實測開箱,史上最強頂規神鷹電競筆電重裝上陣!
Intel 12代處理器突飛猛進的效能,相信各位都是有目共睹,而這樣的待遇也不是桌上型平台獨有,就連筆記型電腦平台也能享受Alder Lake帶來的強大性能。 身為御三家之一的GIGABYTE也於今年初為旗下筆記型電腦全面更新至Intel 12代處理器,包含專為電競而生的AORUS系列,這次小編就收到了這台AORUS 17(Intel 12th Gen),測試型號是搭載了最新的Intel 12代處理器且還是最高規的AORUS 17 YE5型號,搭載著Intel Core i7-12700H、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DDR5-4800等眾多頂規裝備,此系列亦有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的版本AORUS 17 XE5於近期也上市了,究竟AORUS 17在這樣夢幻的組合下能帶來怎樣的實力?馬上來開箱實測一番就知道啦! 不僅僅只是硬體的更新,在造型設計上,AORUS 17 (Intel 12th Gen)在一些細節的部份也與上一代有所不同,先從外箱來看,中央AORUS Logo字樣搭配黑底塗裝以及對角的橘色幾何圖形點綴,呈現較低調又不失戰鬥氣息的風格。 接著取出本尊,就如同外箱,整台機身同樣採用低調的黑色塗裝,不過從背蓋上的AORUS鷹神Logo,以及從底部四周的散熱孔也能看出取自超跑上流體力學的設計元素,都能讓玩家一眼看出這是一台不平凡的電競筆電。 r I/O的部分設計於機身兩側,不僅提供了兩組USB 3.2(Type-A)、HDMI 2.1、Mini DP 1.4,左側的Type-C埠更是支援次世代高速傳輸技術Thunderbolt 4,提供了比一般USB 3.2還要快上兩倍的40 Gbps的傳輸頻寬,大幅縮短檔案傳輸時間,並且支援80W以上PD充電。 來瞧瞧正面,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AORUS 17搭載的這組17.3吋FHD IPS螢幕,不僅提供72% NTSC色域更支援360Hz超高螢幕更新率,給玩家最準確、最流暢的遊戲視覺饗宴,此外細看更可以發現AORUS 17還採用了四窄邊框設計,比起一般三窄邊框能更具有沉浸感,讓玩家徹底融入遊戲世界中。 來到C座鍵盤區的部分,AORUS 17擁有100%按鍵布局,讓平常就習慣使用數字鍵的玩家們也能無痛直上,按鍵壽命更長達1000萬次,盡情敲擊都不是問題,還具備了全區防鬼鍵,在打Game時不怕遇到卡鍵窘境,而最具電競代表的RGB燈效當然也沒有缺席,這組鍵盤具備了自家的RGB Fusion彩色單點背光,提供1677萬色,整體燈光呈現小編覺得相當耀眼,即便在室內有日光燈的照射下,不管在任何角度都能清晰看見RGB呈現的色彩。 另外在音效方面,AORUS 17更支援了DTS Sound Unbound空間音效,透過聲音定位來對玩家四面八方渲染,還原真實遊戲聲音場景,精準判斷敵人位置,搶奪致勝先機! 有著超跑元素的外型,內在當然也需要強大的硬體才匹配,就如小編前言所提到的AORUS 17不僅搭載最高規的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或RTX 3070 Ti,更是換上最新的Intel 12代Core i7-12700H處理器,此系列(AORUS 17 YE5、AORUS 17 XE5)的記憶體便能用上最新的DDR5-4800,滿身最新最強的規格,就是要滿足高階玩家們需求。 此外,為了壓制這些高規裝備在全速運作時所散發的熱情,AORUS 17採用了自家獨有的WINDFORCE Infinity全銅散熱技術,搭載兩組59葉風扇、5組散熱導管以及大面積散熱鰭片,能快速帶走廢熱,讓處理器、顯示卡可以盡情發揮效能,不怕過熱降頻。 外觀、規格都循環一輪後,小編已經迫不及待進到開機環節了,究竟鷹神到底有多猛?實測一輪便能見真章!本次測試型號為AORUS 17 YE5,同樣會透過各位熟悉的Cinebench R23、CPU-Z、3DMark、PCMark 10、AIDA64、CrystalDiskInfo、CrystalDiskMark等等各大軟體來驗證,遊戲、創作者測試也不會少,來接著看下去吧! 而在實測之前,玩家們可到官網來下載這款自家的GIGABYTE CONTROL CENTER軟體,內建提供多項模式可一鍵調整,幾乎所有電腦上可調整的功能、監控資訊或是RGB燈效都能透過GIGABYTE CONTROL CENTER來一次搞定。 其中在GENERAL頁面預設提供了創作者、效能、遊戲、會議、安靜五種模式可選擇,根據模式的不同,不管是電腦的效能、電源模式、風扇轉速、鍵盤燈效、甚至面板顏色都會同步更動,若想要速度至上,效能模式會是最佳的選擇,而如果不想頻繁手動切換,也可直接開啟Ai BOOST讓軟體自動判別當前最佳模式,而接下來的跑分實測中,小編就直接開在效能模式來好好驗證鷹神的完整性能。 老樣子先來驗證規格資訊,首先進到Windows 11內的進階顯示設定,可以看到解析度確實為FHD並且更新率已經開至360Hz。 接著來到CPU-Z可以看到搭載的處理器如小編剛才所提到的i7-12700H,屬於Alder Lake家族,採用10nm製程,並在全新的大小核架構下,具備了14C(6P+8E)/20T,而從主機板資訊中也可以看到AORUS 17支援了PCIe 4.0通道,記憶體的部分搭配的是美光顆粒的DDR5-4800 16GBx2共32GB。 獨立顯示卡方面,用上的是NVIDIA筆電平台最高階的GeForce RTX 3080 Ti Laptop,屬於GA103家族,具備7424組CUDA,時脈預設為975/1395 MHz,不過透過GIGABYTE CONTROL CENTER開到效能模式後,時脈會自動拉到1014/1434 MHz並開啟Resizabale BAR,顯卡記憶體的部分搭配了256bit 16GB GDDR6,也因為效能模式的關係,時脈從2000 MHz拉至2080 MHz。 Intel 12代有多猛?來用Cinebench R23、CPU-Z驗證便知道,可以看到這顆i7-12700H在Cinebench R23上單核突破1800分大關,多核也過了14800門檻,CPU-Z的部分更清楚明瞭,不管是單核還是多核表現都完全輾壓前代桌上型的i9-11900K,只能說在新製程、架構下,12代就連筆電依舊威猛! 3DMark的部分也可以透過CPU Profile來測試處理器效能,結果可以發現在單執行緒下得到了接近1000分的表現,全執行緒更是得到8390分成績。 再來驗證遊戲效能,其中驗證DX12的Time Spy得到接近12000分的成績,DX11的Fire Strike更是快要突破27000分大關,光追的部分也將近快來到7500分,以筆記型電腦來說無疑是相當頂尖的表現了,若需要更好的流暢度,別忘了還有NVIDIA DLSS這項黑科技,可以看到在2K解析度並開啟Performance模式下,原本34.43 FPS的畫面直接翻倍來到80.93 FPS,享受高畫質、流暢的遊戲體驗。 AIDA64的部分就透過Cache&Memory Benchmark來測試記憶體效能,最終這組DDR5-4800 16GBx2 Read/Write/Copy獲得了65439/60300/61360 MB/s,全數破60000 MB/s的成績,即便是在相同容量狀態下,也依舊勝過過往測試過的DDR4,可見DDR5速度可不是隨便說說,而總共32GB的容量也相當足夠應付遊戲玩家們的需求。 來到CrystalDiskInfo可以得知,AORUS 17的儲存硬碟搭載的是自家GIGABYTE AG470S1TB-SI B10 1TB SSD,屬於PCIe 4.0規格,但也並非是普通的PCIe 4.0 SSD,經過CrystalDiskMark實測它的讀寫速度可來到7025.94/4998.94 MB/s,無疑是高階PCIe 4.0 SSD的表現。 最後整體效能經由PCMark 10實測得到7732分,細看三大項目都有破萬分的成績,不管是日常使用、辦公還是數位創作的表現都相當優秀;另外在續航力測試方面,小編在GIGABYTE CONTROL CENTER中將模式改為安靜模式並將螢幕亮度下調製20%且關閉藍芽、WiFi來實測,結果顯示具備99Wh電池的AORUS 17得到了5小15分的續航表現,以電競筆電來說已經是相當優秀的成績。 光看分數可能一些玩家們還不夠清楚,不如就直接進遊戲來看FPS表現吧!小編挑了6款3A級作品來驗證,在設定上也是老樣子一律將畫質、光追設定至最高,若支援DLSS/FSR也會開至畫質模式,其餘垂直同步、動態解析縮放、減少延遲這些會影響成績的功能會直接關閉,而解析度的部分就以筆電本身的FHD為主。 其結果可以發現AORUS 17在各大作上即便畫質全開都能具備60 FPS以上的流暢表現,尤其在《看門狗:自由軍團》、《光明記憶:無限》這些畫質、光追相當吃重遊戲上也是通過60 FPS門檻,甚至在《全境封鎖2》、《極地戰壕6》得到破百的FPS表現,16GB的顯示記憶體在FHD解析度下要應付這些大作完全是綽綽有餘。 既然都搭載了各項高規裝備,那麼勢必也相當適合一般創作者使用,可以看到AORUS 17在Blender Benchmark中的monster、junkshop、classroom得到了1767/1082/930分,而在Adobe Premiere Pro上也得到了883高分,對於要一般建模、影音剪輯,AORUS 17都足以應付。 這次AORUS 17全面換搭12代Intel處理器後,我們不僅感受到了12代突飛猛進的進步幅度,而在i7-12700H、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DDR5-4800、PCIe 4.0 SSD等等高階裝備結合於一身下,AORUS 17強大的效能要遊玩現今眾多3A大作都不是問題,即便開了光追也都能應付。 更不用說如果是《Apex 英雄》、《虹彩六號:圍攻行動》等較不吃重效能的電競類遊戲也肯定能有高FPS表現,搭配本身360Hz螢幕,絕對能享受最流暢的遊戲體驗,近期若有玩家在挑選一台速度至上的高階筆電,這台鷹神AORUS 17無疑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廠商名稱:技嘉科技 官方網站: 連絡電話:0800-079-800 或 (02)8913-1377 這裡買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電競筆電桌上型電腦】: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科技新聞】: →更多的【PCDIY! 測試中心】: →更多的【PCDIY! 網咖專欄】:
-
SAMSUNG Odyssey Ark強勢登場,史上最強曲面個人電競劇院顯示器!
過去到現在, 電腦用顯示器的發展, 從追求大尺寸, 高解析度, 遊戲順暢度, 到遊戲與視覺臨場體驗。近幾年來, 電腦顯示器市場, 則一直在追求遊戲的視覺流暢度。隨著顯示器面板技術的提昇, 曲面顯示器面板製程的突破, 背光模組的持續進步, 大尺寸面板的持續降價, 讓新一代顯示器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次, 要跟大家介紹的, 則是顯示器大廠三星電子所推出的旗艦型產品, 針對電競遊戲與個人劇院所發展出來的 55 吋 SAMSUNG Odyssey Ark, 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長江後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灘上, 江山輩有才人出, 一代新人換舊人」, 意思是告訴我們青出於藍, 一代勝過一代。顯示器市場也是如此, 自從由 CRT 時代進入 LCD 時代之後, 就開始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一開始是 13.4 吋、14 吋、15 吋液晶顯示器天下, 尺寸比例為 4:3, 後來往大尺吋發展, 開始出現了 19 吋、21 吋、22 吋、23 吋與 24 吋液晶顯示器, 首先是 16:10 尺寸比例的出現, 後來則進入了 Full HD 時代, 主流轉向 16:9。接著開始往高解析度發展, 2K 解析度首先出現, 後來進入了 3K 解析度時代, 自此傳統的類比 D-Sub 與數位 DVI-I/D 連接器走入歷史, 開始由 HDMI、Display Port 連接器接棒。 隨著液晶面板成本下降, 大尺寸開始風行, 接著出現了 25 吋、27 吋、 29 吋、32 吋、34 吋機種。4K 解析度螢幕出現, 螢幕解析度衝上3840x2160。同時開始盛行的則是遊戲市場, 隨著電競市場的起飛, NVIDIA 推出了 G-Sync, AMD 推出了 FreeSync, 主打遊戲、動畫顯示 流暢度。高垂直更新率成為新訴求, 一開始攻上 120Hz、144Hz,後來則有 165Hz, 以及超頻版的 170Hz、175Hz、180Hz、200Hz 的出現, 直 到了更快的 240Hz、360Hz 出現後, 自此顯示器業者才在顯示器垂直更 新頻率大戰停手。轉而激戰的, 則是曲面螢幕顯示器市場, 各大顯示器 業者無不卯足全勁, 積極衝刺曲面螢幕顯示器領域。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 個人顯示器市場又出現了新的大尺寸的競爭。首先 是 38 吋、40 吋大尺寸螢幕的出現, 後來再往 43 吋、49 吋更大尺寸螢幕邁進。接著 NVIDIA 找來品牌顯示器業者, 提出了桌上型個人電競劇院的概念, 推出了 G-Sync 的 65 吋顯示器, 訴求的是一個電競劇院級的饗宴。同時, 由於背光技術的升級, 電腦顯示器市場也引進 OLED,開始導入了 Mini LED 與 Micro LED, 全新的電腦顯示器時代正式來臨! 無獨有偶, 全球品牌顯示器大廠三星電子, 也在 CES2022 展示出了全新的 Odyssey Ark Mini LED 曲面電競顯示器, 提出了桌上個人電競劇院的概念, 一展出即造成了轟動。不但將螢幕尺寸拉升到 55 吋, 採用了曲面螢幕設計, 並引進了全新設計的底座, 可以把畫面旋轉 90 度, 並且支援了遙控設定, 重新定義了高階個人電腦顯示器。 2022 年 08 月 15 日, 顯示器大廠三星電子正式推出了 SAMSUNG Odyssey Ark。SAMSUNG Odyssey Ark, 55 吋機種產品系列為 G97NB, 產品型號為S55BG970NC。這是一款全新的奧德賽系列顯示器, 螢幕尺寸直接攻頂到 55 吋, 規格也直接攻頂, 用上現今最新顯示技術, 主要是要提供沉浸式視覺饗宴。 SAMSUNG Odyssey Ark 的出現, 是為了電競而生。是從兩個方向來設計這款顯示器。一個方向是強大的電競能力, 要能從打開遊戲世界, 要能具備真實與臨場感, 要能享受世界級的遊戲, 正因如此, 他的螢幕尺寸、聲音與畫質都要具備一定的水準。另一個方向是要能多工, 用在顯示上面就是要能多重顯示, 要具備多螢幕輸入與放大縮小的縮放功能,要能順暢的顯示與具備頂級電視機的顯示、播放與應用軟體, 最終要能設計出多螢幕的數位控制與流暢的操作體驗。 在產品定位上面, SAMSUNG Odyssey Ark 是全世界第一款訴求電競與個人劇院的產品。在電競方面, 訴求的是一種電影體驗, 採用了55 吋 1000R 曲面電競面板, 並使用了最新的量子矩陣技術 (Quantum Matrix Technology) Mini LED 背光技術, 並且使用了 4 顆揚聲器單體與 2 顆低音單體, 實現了 2.2.2 聲道 60W 喇叭輸出與低音的臨場感體驗。提供了個性化配置, 透過 Ark Dial 無線旋鈕盤, 可以實現多重視窗使用情境, 隨心所欲的進行畫面顯示。在智慧電視方面, 訴求沉浸式視覺饗宴, 以 1000R 曲面提供最接近真實虛擬實境的畫面, 讓用戶彷彿置於真實場景之中, 並提供了強悍的電競效能, 包括 4K UHD 解析度, 165Hz更新率, 以及 1ms 反應時間。 在針對市場與用戶方面, SAMSUNG Odyssey Ark 鎖定了頂級遊戲玩 家、追求影視體驗的人、遊戲直播主與高階商務人士。由於這款顯示器是目前市面上最大的曲面個人電腦顯示器, 想要挑選大螢幕, 無疑是大尺寸的唯一選擇。對於遊戲直播主來說, 可以運用多重顯示器輸入安裝視訊攝影機, 再開啟多重視窗顯示功能, 就在與用戶直播同時, 同時開啟遊戲與其他軟體, 可以說是高階玩家的不錯選擇。 SAMSUNG Odyssey Ark 是為電競而生, 只要是玩家要玩遊戲, 並且想要享受大螢幕所提供的包圍式覆蓋體驗的話, 無疑這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不但外型頗具質感,內部軟體系統提供強大功能, 且具備了強悍的硬體規格, 可以說是全新桌上型個人電競劇院。 在產品設計上面, 具備了相當多特色, 這款桌上型個人電競劇院可以說相當了不起。 這是世界上第一款 55 吋 1000R 曲面的電競顯示器, 這樣的曲面顯示 器, 不僅是在所有觀看角度有醫治的眼睛到螢幕的距離, 且提供更真實的臨場視覺感受, 提供更舒適且更沉浸式體驗。 1000R 曲面, 是目前顯示器面板科技的突破, 當螢幕尺寸達到 55 吋這樣的大尺寸, 且擁有 1000R 曲度的時候, 是更接近 VR 虛擬實境的體驗, 而且可以擴展玩家視野, 彷彿置身遊戲世界, 能享受身歷其境。 過去, 從來沒有一款顯示器可以提供座艙模式。SAMSUNG Odyssey Ark可以說是顯示器業界創新, 提出了座艙模式概念。可以手動旋轉螢幕至直式座艙模式, 在座艙模式除了可以改以直式顯示之外, 可以體驗有 別於以往的沉浸感受, 宛如於飛機座艙之內。還能享受多工視窗。水平 同時可以顯示 4 個畫面, 垂直同時可以顯示 3 個畫面。同時擁有個人化工作空間, 支援強大的人體工學設計, 包括高度調整、前後傾斜與上下 旋轉, 可以讓玩遊戲更舒適, 也可以讓工作更具生產力。 在成像畫質上面, 具備了強大的硬體規格, 使用上了最新的顯示科技,讓畫面顯示更具臨場感與趨近真實。 量子矩陣技術是三星獨創, 背後採用的是 Mini LED 技術, 其大小是傳統 LED 的 1/40, 並且採用超薄微型塗層, 使用配置更多的 LED 晶粒。使用 Mini LED 的優點, 是可以更好的控制每個區塊的背光, 帶來的好處就是有更好的亮暗差異, 過去的液晶顯示器面板無法提供純黑的顯示, 現在可以完全做到純黑到純白的亮度顯示, 而且可以減少周圍的光暈, 讓螢 幕可以達到超高的原生對比度。最厲害的, 這款顯示器採用三星 2022 年開發完成量子矩陣技術, 將 Mini LED 精準控制, 增加亮度到 14 Bit,達到了前所未有的 16,384 階的黑階顯示, 讓比較暗的場景也能真實顯示。 Quantum HDR 2000 是這款顯示器才有的頂級規格, 在過去, 礙於顯示技術的瓶頸, 最高只能達到 HDR 1000, 現在終於在 SAMSUNG Odyssey Ark 上面用上了黑科技, 可以達到 HDR 2000。最大的差異, 可以從深沈陰影到豔陽高照的場景看出來, 透過 2000 nit 超高峰值亮度與 1,000,000:1 原生對比度來還原真實色彩, 就可以呈現真實的每個明暗細節, 這在過去的顯示器上面是達不到這樣的水準。用在遊戲上面, 更可以從反射光影中看到躲藏的敵人, 特別是玩光線追蹤遊戲的時候, 更能展現競爭優勢, 這時候 Quantum HDR 2000 就能帶來實質的效益。而且,在 2022 年 05 月份, 通過了 VDE 認證, 具備了 HDR 2000 與 95% DCI-P3 色域顯示水準。 SAMSUNG Odyssey Ark 引進三星用於頂級電視機才有的量子 AI 高效處理器, 帶到了電腦顯示器上面。這是一個透過 AI 強化顯示的高效處理 器, 非透過單一神經網路分析, 而是採用了 20 個 AI 演算神經網路, 分析影像資料且優化。主要是帶來立體景深強化技術, 透過量子 AI 高效處理器來偵測與分析影像內容, 能做到凸顯前後景的主體對比, 讓所見場景可以呈現出類 3D 的視覺效果。尤其是看紀錄片的同時, 可以增加動物的皺紋與前後景的深度, 就能凸顯出主體帶來層次感, 就像親眼所見一樣, 能帶來震撼的視覺體驗。 在這款 1000R 曲面的 55 吋大螢幕上面, 用上了最新的防眩光霧面螢幕 設計, 這主要是為了讓曲面顯示可以更不受眩光的影響, 可以吸收且不 反射使人分心的人為及自然光線, 就能讓電腦操作、影片觀看與玩遊戲 可以更能心無旁騖的專注在最精采的畫面之中。這是使用通過了 UL 產品安全認證的 sAGAR(Super Anti-Glare, Anti Reflection)防眩光塗層, 認證的規格, Glare Free:Relection Glare UGR
-
「創見 Transcend JetRam DDR5-4800 16GB CL40」實測開箱,「台灣設計製造」優質記憶體模組!
隨著Intel 12代問世,DDR5也正式進入PC消費端市場,各家廠商也紛紛迅速地推出各類新產品來搶攻這塊大餅,本次收到了這組由知名儲存周邊大廠Transcend創見推出的JetRam DDR5記憶體,馬上來開箱試用看看吧! Transcend JetRam DDR5記憶體系列中,不管是筆電、MiniPC等產品常用的SO-DIMM,還是一般桌上型平台用的Long-DIMM,目前推出有DDR5-4800規格,容量上最高可選擇到單條32GB版本,讓玩家可以一次插好插滿,不怕記憶體空間被Chrome這類怪獸給吃滿。 外包裝的部分採用Transcend一貫的紅白風格塗裝,而本次小編收到兩組DDR5-4800 16GB版本,從正面便能看見包裝內的DDR5本體,另外在售後服務方面,原廠也提供終身有限保固,讓玩家盡情安心使用。 來看看本體,可以知道Transcend這組JetRam DDR5-4800採用標準設計,無額外設計散熱鎧甲或RGB燈效。 也因此,玩家們便能直接看見內部用料,可以發現JetRam DDR5-4800為單面設計,採用的是美光Micron的IZA45 D8BNJ顆粒,單顆2GB總共8顆16GB(此次測試採用美光顆粒,實際出貨版本創見也會選用其他供應商高品質顆粒),而DDR5的特色更在於具備了兩組獨立的32位元通道傳輸架構,讓基本速度就能來到4800 MT/s,並且具備PMIC電源管理晶片搭配更低電壓的1.1V,能具有比DDR4更低功耗的優勢也可減少發熱,另外更搭載了On Die ECC功能,讓記憶體在高速運作中提高穩定性減少發生錯誤的可能。 巡完外觀後,當然還是得來上機簡單測試效能囉!測試平台方面,當然是用目前消費端市場唯一支援DDR5的Intel 600系列主機板囉!並且小編用上最高階的Z690,搭配12代i5-12600K處理器,其餘詳細規格就列於下方給大家參考,另外這次是選在Windows 11平台下實測。 主機板:MSI MAG Z690 TORPEDO DDR5 處理器:Intel Core i5-12600K 記憶體:Transcend JetRam DDR5-4800 32GB(16GBx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60 Ti Founders Edition SSD:VIPER VPR400 PCIe Gen 4x4 RGB SSD 1TB、PNY XLR8 CS3140 M.2 NVMe Gen4 SSD 電源供應器:T.T 12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先來驗證規格資訊,從MSI BIOS內偵測資訊來看,可以清楚顯示為Transcend JM4800ALE-16G DDR5-4800,CL值顯示為39-39-39-77,不過在CPU-Z內顯示的則是40-39-39-77。 實際上到AIDA64 Cache&Memory Benchmark測試,最終Read、Write、Copy測得 70913/68407/64772 MB/s的表現,以DDR5-4800 32GB來說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接著小編再簡單透過BIOS些微上調記憶體頻率,先來到DDR5-5000,CL值自動改為40-40-40-80,Read、Write、Copy也稍微提升來到72795/71166/66964 MB/s,最後上到DDR5-5400,CL值顯示為44-44-44-87,Read、Write、Copy全數突破70000 MB/s,Read更是接近80000 MB/s大關,延遲的部分也降到了86.6 ns,若玩家想透過超頻來獲得更高記憶體效能,這個頻率是不錯的選擇。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的Transcend JetRam DDR5-4800記憶體模組,為創見副品牌JetRam系列的產品,是針對一般消費者與升級用途所設計的產品線,不但價格平實,也有相當不錯的穩定性。如果玩家要挑選的是一款台灣大廠的記憶體品牌,不想要花俏的酷炫燈效、散熱鰭片及風扇,也不需要超頻的性能,不想要在記憶體模組本體以外花費額外的預算,那麼這款記憶體模組應該可以滿足大部分玩家的需要。 廠商名稱:Transcend 創見資訊 創見官網 創見Facebook粉絲專頁 創見Instagram官方帳號 購買連結: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HPE Aruba Instant On 1930 8G Class4 PoE 2SFP 124W(JL681A)交換器實測開箱,中小企業智慧託管網路的神兵利器!
肺炎疫情至今在全球已經延燒一年多了,儘管各國都紛紛開始施打疫苗,但從國際的統計數據來看,想要見到消停的曙光恐怕還是等上好一段時間。而在這場時間遠超預期的抗疫戰爭,讓許多企業意識到了遠端管理的重要性與便利性。看準中小企業在疫情衝擊下的轉型需求,企業網路設備製造商「Aruba」為中小企業推出了全新的「Instant On 1930智慧託管網路交換器系列」,主打不須繁雜設定,透過手機App就能輕鬆進行管理,讓公司能夠在轉型之路上能夠更為順暢。 Instant On 1930在機型的安排上一共有7種型號:JL680A、JL681A、JL682A、JL683A、JL684A、JL685A與JL686A,其中除了8 Port設計的JL680A、JL681A是搭配2組1GbE SFP數據埠外,剩餘的型號在擴充性上備有24~48 Port之餘,還準備了4組能夠支援10 GbE頻寬的SFP+埠,為需要頻繁且大量資料調用的NAS、伺服器主機等設備提供更充足的資料傳輸效率。 比較特別的是當中的JL681A、JL683A、JL684A、JL686A還有內置PoE(Power over Ethernet)乙太網路電源輸出功能,這是一種可利用雙絞線來傳輸電力與數據到設備上的技術,PoE供電可以讓一些低耗電的設備直接透過交換器提供電力,不需要再額外連接電源插頭,提高設備放置與佈線的彈性,而這也是小編最終選擇入手了JL681A的主因之一,至於不選擇可以支援10 GbE頻寬傳輸的型號則是因為小編的工作是以文書為重,在設備連接與頻寬上較沒那麼大需求,絕對不是因為窮(心虛)。 當然如果玩家的家中或工作環境、企業中的網路頻寬有達到更高的規格,也可以直接入手24或48 Port的支援10GbE的其他幾款Aruba交換器來使用,肯定會獲得更高速的傳輸效率。 由於JL681A是採被動式散熱方案,所以內部沒有額外配置風扇,加上內置式變壓器設計與PoE電力輸出功能,使其機身對於散熱是格外注重,從外觀上可以看到整台潔白的機器開闢了大量的散熱孔,不論是頂部還是側邊全都沒有放過,以此確保機器在重度使用下不會發生過熱的問題。(看看這整整齊齊的開孔,漂亮!) 而在內部規格上,JL681A使用ARM Cortex-A9@800Hz處理器,搭配ALTERA的MAX V CPLD邏輯晶片、2Gb(256MB)快閃記憶體與512MB的SDRAM,並具備自動惡意攻擊阻斷偵測功能,能夠預防ARP攻擊(竄改數據封包致使設備不能上網)、封包風暴(濫發封包使網路頻寬被占用)等常見的網路攻擊行為。 此外,為了讓公司能更平穩地度過轉型或設備轉換的陣痛期,以及體貼大家的荷包,Instan On 1930系列不但沒有任何訂閱、授權服務需要另外付費,產品還享有「終身有限保固」與「90天內24小時全天候電話支援」服務,幫助使用者、工程師或企業在使用初期,能夠在原廠的團隊協助下更快熟悉產品功能,並減少未來設備維修與維護方面的成本。 Instant On 1930系列在使用設計上主打簡單、便利,透過在手機下載專屬的「Aruba Instant On App」,再讓產品與手機處在相同的網路環境下,便能夠直接進行設定與日後的操作管理。 玩家在首次使用Aruba Instant On應用程式的時候,會需要創立一組帳戶,比較特別的是密碼在設置上同時包含「數字、英文大寫、英文小寫、標點符號」以強化安全性。 設定完帳戶並登入後,便能進行交換器的設定頁面,接著從在裝置類型的頁面中選擇「交換機」,連線性頁面則選擇「第一個選項」(第二個選項是供Wi-Fi路由器使用,Instant On 1930不具Wi-Fi功能)。 將交換器接上電源,用網路線將數據機/路由器與交換器相連(需與手機使用同個網路來源),等待交換器右側的「雲朵」圖示在橘色、綠色之間來回閃爍後,即可進行下一步。 程式會要求輸入或透過手機掃描位在「交換器底部」的S/N序號,接著為交換器取個名字,首次設定就算大功告成了。 在程式中,如果有多個交換器相連,程式會以圖像化的方式顯示交換器的連接組成,點擊單一交換器圖示後,便能進一步查看與調整該交換器的相關內容,例如:有哪些裝置與其相連、目前線路的傳輸狀態、更改安全防護設置、設定PoE電力輸出的啟用/關閉時間、甚至還能開啟「鍊路聚合」功能,將多個連接埠進行合併輸出,提供更大頻寬和更具保障的連線品質。 最後我們也來測試一下JL681A的資料傳輸速率,在不開啟鏈路聚合的情況下,交換器的每一個網路孔的頻寬為1 GbE,理論最大速率約相當於125 MB/s,但實際情況會因為線路、發送端、接受端、中繼站等多項因素,使這數值略低於這個數值,普遍來說能達到100 MB/s以上就算是合格了。 小編將公司的NAS與電腦主機都連接到JL681A上,從NAS下載一個約10 GB的大型檔案到電腦中,在將該檔案重新上傳回NAS,以此來測試雙向的傳輸速率,其中下載的速率約在111 MB/s、上傳的速率則在108 MB/s,兩者均有達到1 GbE的極限傳輸水準。 Instant On 1930系列為了能夠幫助公司企業能夠在網路設備的管理上更為簡單有效率,在軟、硬體方面都做出了許多貼心的設計,內置式的變壓器與PoE電力輸出功能,讓線材走線可以更簡潔。 同時在軟體上,透過專屬的App,把許多人最害怕的設定與後台管理都變得直覺輕鬆,任何的操作都能夠直接在掌中即刻完成,再搭配90天內24小時技術支援與終身保固服務,協助公司能在轉型之路能夠無後顧之憂,迎戰後疫情時代。
-
AORUS C500 GLASS機殼實機開箱,重甲神鷹超猛降肉、環抱最佳化散熱風流!
技嘉GIGABYTE旗下的AORUS電競機殼在過去的產品線基本上切分為入門的C300系列和旗艦C700系列,C300家族因為是採用側面進氣的設計,整體的散熱性能比較保守,而C700系列則是造型較為前衛,加上全塔式的巨大體積和破萬價格,使其相對來說不是那麼的平易近人。 為了滿足現今處理器、顯示卡有著散熱更高的需求,並讓「神鷹信仰」能夠宣揚到更多玩家的桌面上,技嘉特地新開了全新的產品線,帶來專為主流電競配置設計、主打優良通風性的AORUS C500 GLASS電競機殼,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這款新產品能否成為各位玩家手中主機零件的新歸宿吧! AORUS C500 GALSS是一款中塔尺寸的機殼,外觀上使用了和C300、C700截然不同的設計語言,第一眼就能夠感受到這款機殼對於散熱的注重,AORUS C500 GLASS正面融合了相當多樣的元素,上半部為大面積的金屬網,下半部則是改用大量斜向切痕,搭配鏡面、髮絲紋兩種銀色的處理方式妝點兩旁邊緣,充滿了AORUS招牌的重型機甲風格。 此外,前面板本身為磁吸式側開設計,打開後便能看見官方非常豪邁的用上3顆120mm的RGB風扇,而若玩家日後有其他散熱考量,也可以根據需求替換成最高420mm的水冷排,同時側開門板上負責阻擋灰塵的濾網也是磁吸式的,能夠非常輕鬆的進行卸除,讓日常清潔更為簡單。 接著將視線稍微往上移來到機殼頂部,AORUS C500 GLASS準備包含2組USB 3.2 Gen 1 Type A(官方以舊稱USB 3.0標示)、1組USB 3.2 Gen 2 Type-C、3.5mm耳機孔、3.5mm麥克風插孔以及重開機鍵,整體的I/O配置非常完整。 I/O埠的後段則是面積相當巨大的機頂散熱孔,不難發現散熱孔有特別經過技嘉設計團隊的精心設計,呈現出相當複雜的斜向紋理,而不是一般普通的網點小洞,且一整片金屬頂蓋具備快拆式設計,只要從尾端稍微用力一扳就能卸除,供玩家安裝最高2組140mm風扇或360mm的水冷排,並有提供磁吸式濾網來減少塵埃進到主機中。 比較特別的是,此處的散熱孔寬度其實非常的寬,據小編實測的結果,若不是因為沒有對應的螺絲孔位加上深度不夠,否則是有機會塞進2組200mm的巨型風扇,對此AORUS C500 GLASS選擇把這「多出來」的部分作為理線的功能使用,讓水冷風扇那一堆的線材得以懸掛,解決了大型RGB水冷因為風扇線材太多不容易隱藏的問題。 既然產品都叫AORUS C500 GLASS,那怎麼可以沒有玻璃的成分呢!機殼的左側檔板使用一整片4mm厚的燻黑強化玻璃,還為了避免玩家在裝卸的過程可能會因一個手滑造成玻璃跌落、破碎的意外,技嘉在玻璃的下方加裝了防跌落卡榫,卸下玻璃的時候,以「由上往下傾倒」的方式打開側板,就能夠迴避意外的發生,真的相當貼心。 至於另一邊的右側檔板則是使用標準的金屬板,不過其內部也有暗藏細節,為了讓組裝後的整線工作更為輕鬆,AORUS C500 GLASS在多處都安排了整線束帶,中央的部分更是開闢出了深度達20mm整線溝,電源供應器的安裝空間也相當寬敞,整體的理線空間相當充裕。 另外,左側也預留不少擴充的相關空間,包含頂部有一組ARGB+PWM風扇的控制器、尾端有2個2.5吋硬碟安裝掛架、底部還有2個3.5吋的硬碟籠,還配有抽拉式的濾網來阻擋灰塵,基本足夠滿足絕大多數玩家在主機上的儲存擴充需求,唯一比較可惜的是,由於主機板和電源供應器之間的隔板無法移除,所以無法透過拆除3.5吋硬碟籠的方式來加裝底部進氣的風扇。 尾端的部分,此處AORUS C500 GLASS在安排上相當特別,選擇讓PCIe檔板的排列以「直立顯卡」為優先考量,直接準備了3+3 Slot的直立式PCIe檔板,讓高階顯卡在直立安裝上可以更為彈性,但相對的預設的橫向檔板就只剩下2 Slot,若需要直立排線可能需額外添購。 好在,靠近機殼內側3組Slot是支援「方向轉換」的,只要卸下螺絲之後,就能改成常見的水平擺放形式,加上原有2 Slot,水平狀態下總計檔板數量為8 Slot,所以實際上玩家不論是要直立還是橫放,AORUS C500 GLASS都能完美支援,不得不說如此彈性的PCIe檔板的設計真的相當少見呢! 看完AORUS C500 GLASS機殼外觀後,就不免要來動手實際組裝一下,於是小編利用公司萬能的倉庫,翻出一系列的相關周邊來打造滿滿AORUS信仰的主機,以下是各項主要零件的清單: 主機板:Z690 AORUS XTREME 水冷:AORUS WATERFORCE X 280 記憶體:AORUS Memory DDR5 5200MHz 16GBx2 顯示卡:AORUS GeForce RTX 3060 ELITE 12G SSD: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 1TB 電源:GIGABYTE UD850GM 身為中塔式的機殼,AORUS C500 GLASS在組裝工作上都相當的簡易,技嘉非常貼心的將配件包中的每一種螺絲都分袋包裝,還標上了用途,讓第一次嘗試DIY組裝的玩家能夠更輕易的上手,夾鏈袋的設計也讓事後零件收納更為容易,不像許多機殼廠都是使用一次性包裝來把所有種類螺絲裝在一塊,這點小編給予高度的好評,強烈要求所有廠商向技嘉看齊XD。 整線方面也多虧於寬闊的整線溝槽和電供安裝空間,就算是走「佛系整線」路線的玩家,也只需要稍微把線材找個空間塞一塞,再用束帶捆住即可完成。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AORUS C500 GLASS可以相容到E-ATX尺寸的主機板,但機殼在一些設計上還是以ATX尺寸為考量,例如本次示範的Z690 AORUS XTREME恰巧就是E-ATX尺寸,此時機殼提供的正面埋線遮罩就必須卸除,若是一般的ATX或是更小的Micro-ATX就較不會有此狀況,以目前大多數的選擇上還是以ATX尺寸為主,因此這點對組裝上影響其實不大。 最後就來欣賞一下完工後主機燈光秀吧! AORUS C500 GLASS是一款有真正聽從玩家們需求所打造出來的產品,全新設計的濃厚機甲風格外型強調著對於散熱的重視,同時在組裝上安排了許多精妙細節,從配件包的分袋螺絲、全機快拆式的檔板與濾網、防脫落側透玻璃,以及可以垂直/水平轉換的PCIe檔板等,都展現了技嘉對於對於產品設計的用心與細心,成為一台將信仰與功能性集結於一身的全新產品,值得號召各為「鷹粉」們帶著你們全套裝備一同入手回「嘉」啦!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最多人點閱
- ANTEC TORQUE魅影視覺系機殼開箱,安鈦克戰鬥機俯衝攻擊概念電競機箱新登場!
- 「十銓 T-FORCE CARDEA SSD 1TB」散熱片版實測開箱,「7,000MB/s俱樂部」PCIe 4.0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 「威聯通 QNAP TVS-872XT」實測開箱,「10GbE+Thunderbolt 3」旗艦級 8-Bay NAS
- 「創見 Transcend StoreJet 25C3S 2TB & 25C3N 2TB」實測開箱,輕薄時尚內建獨家檔案救援外接式硬碟!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
- SUPERMICRO SUPERO C7Z170-OCE開箱實測,伺服器級電競主機板全面來襲!
- 「英特爾 Intel SSD 750 1.2TB」實測開箱,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yzen 3 3300X & 3100效能測試,完勝9400 / 9100,搭配B550最佳平台
- SUPERMICRO SUPERO C7Z270-CG實測開箱,伺服器級電競主機板重裝上陣!
- 「華芸 ASUSTOR AS5304T NAS」實測開箱,Feat. Western Digital WD RED 4TB NAS HDD & WD RED SA500 NAS SSD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0GB創始版顯示卡開箱實測,4K高畫質光追遊戲的最佳主角
- AMD Ryzen 5 3600X / 3400G開箱實測,獨顯內顯皆高效,主流電競最佳平台!